有机台湾泥鳅养殖的技术要求






1、泥鳅简介。泥鳅,属鳅科,形体小,细长,只有10~13cm,且皮下有小鳞片,颜色青黑,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,因而滑腻,无法握住。台湾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、日本、朝鲜、俄罗斯及印度等。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,南方分布较多,北方不常见。全年都可采收,夏季最多。泥鳅捕获后,可鲜用或烘干用。可食用,也可入药,被称为“水中之参”,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远景。品种主要有:真泥鳅、大鳞副泥鳅和中华沙鳅等。在选择泥鳅品种时,必需根据地舆位置及实际情况进行。




2、泥鳅放养。稻田有机养殖时,苗种放养密度要适当降低,一般为2万~3万尾/667m2。鳅种要求规格整洁,大小差距不能太大,以免大鳅吃小鳅。




3、食品来源。利用“肥水膏”激活有益微生物,繁殖和激活藻类细胞分裂及孢子萌发,促进单胞藻类(硅藻和绿藻)新陈代谢,协调藻相和菌相平衡,促使水体迅速肥饶和维持水质不乱,丰硕水体自然饵料,进步台湾泥鳅苗成活率,促进泥鳅生长。同时,有效防止浮头或泛塘,降低水中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有毒物含量,减少疾病发生,保证泥鳅食品供给。在种养殖过程中,实时观察稻田中虫类及藻类等生物的数目,根据实际情况,施用“肥水膏”。留意“少量多次”施用。




4、病害防治及日常治理。本着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原则,加强台湾泥鳅苗和水质治理,按期在消毒池中配置消毒液消毒,保持水质呈中性或微酸性。特别是当水温超过30℃时,泥鳅大部门沉入底部避暑,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,此时,要常常加注新水,以调节水温顺增加水体溶解氧。同时,还要采取遮阳措施。此外,要常常巡视,发现题目,及时处理。





      阅读出自:泥鳅苗 www.mlyzc888.com


分享 :